2013年高考改革动作频频,英语“贬值”的同时高考语文也引来了较大变动,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也印证了这一点。与2013年相比,2014年江苏省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必考内容、典型题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调整,其中“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及要求”三个部分基本没有变化。
“必考内容”有较大变化:
一是删去了原说明考试内容每条下的解说。例如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下面原来有这样一段文字:考查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和意义的相关性。在全国众多考试说明的体例中,考查内容条目下再加解说的,本不多见;再加上解说文字,有的切实,有的空疏,未必尽能与条目相吻合;在各地高三复习实践中,也颇多将解说文字零敲碎打、机械切割,使复习更加僵化的,因此,删掉这些文字以后,复习的要点反而更明晰了。
二是对原有考点作了调整:
1.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改为“提炼语意”;
2.“古代诗文阅读”中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
3.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辨析文句意义”;现代文阅读在论述类文本中增加了“说理散文”,并且将几种文本的考试内容整合表达。原说明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分A类“文学类文本”和B类“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先后各有数条从理解到探究不同能力层级的考查内容,其中不乏重合牵扯之处。此次将三种文本等量齐观,把文学类、论述类和 实用类两大块考点合并,分列“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4个层次11条,成了一个符合规律的阅读能力系统,有效解决了命题实践过程中文体与能力考查点不匹配的问题,强调了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查的异中之同;
4.最后在写作部分增加了“抒情类文章”,终于承认了抒情类文章的合法地位。
5.“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部分删掉题型限制。原说明试题类型分类值得商榷。如“表述题”“要点归纳题”与“简答题”并列,难以区分;修订后,只保留“简答题”。在原说明“试题内容、题量、赋分”之下还规定了考查题型,如加考内容“文言文阅读”中规定“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略欠灵活,修订后只规定大致的题量和分值,给复习和命题都留下了空间。
6.附录中的调整有:初中名篇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鱼我所欲也》《蒹葭》《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等达27篇,高中部分不变;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飞鸟集》《子夜》,达11部。[MVC:PAGE]
典型题示例有较大变化:
与2013年相比,新增的题型有:辨析错别字、标点符号、仿写题、改错题等。特别是引进了外省市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文言文阅读部分引进了2013年年上海市高考文言文试题《史弼传》,与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的文言文试题差异很大。请看下文: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 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诏书疾恶党人( ) (2)乃豫敕断绝书属 ( )
(3)明府摧折虐臣( ) (4)九死不恨( )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19.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20.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2分)
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与江苏卷相比,上海卷的文言文选文仅400多字(江苏卷一般在600字以上),而且5道试题全部是简答题,试题简洁干净,学生答题时花时少,基础好的学生用不着在选择肢的语言文字里推敲揣摩,很快就能完成答题。基础差的学生因为没有了可以参考的其他备选项,很可能答错。这样考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区分度。不像江苏卷的筛选信息的那一道选择题,区分度很低。概括文章内容的那道试题,往往在玩文字游戏,容易使考生误入歧途。[MVC:PAGE]
在现代文阅读的典型题示例中,还引进了一篇科普小品,请看下文: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赵野木
①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②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垛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③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④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 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
⑤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
⑥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
⑦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19.第②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理解?(4分)
20.简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21.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请结合文意分析。(6分)
这是广东省2013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及试题,江苏已经多年不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了。2008年刚进入新课程高考时,江苏省曾把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作为选考的内容,考试后发现大多数考生选择实用类文本作答,统计结果显示答实用类文本的考生得分高,答论述类文本的得分低。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就把这两类文本改为轮考,但近年来也不见轮考,而是一直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很多学校不重视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在高三复习中,也不重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训练。现在引进外省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及试题,也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束之高阁,掉以轻心。[MVC:PAGE]
在典型题示例中,还引进了两道新材料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这是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的作文题,作文题的导向很好。它告诉年轻人如何才能挑得起原来自己认为挑不起的担子。抓住材料最后妈妈的话,写准确不难。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显而易见,材料的核心是“丢掉多余的顾虑”。但是,这道作文题也有问题:不合实际。穿上鞋还走得晃晃悠悠的“我”,脱了鞋,还能走得稳当吗?
另外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是: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这是上海市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最近几年的上海卷作文题一直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总的来说有以下两个个特点:①发散点多元,能使考生在限定主题之下获取最大的发挥余地;②需对若干发散点进行合理安排,以区别出不同层次的考生,并起到良好的拉分效果。以上两点是由高考自身特点决定的,选拔性考试就需以合理拉开分差为原则,使考生实际具备的思维能力得以清晰展现。这些都是上海卷历年不变的命题理念。
2012年这道材料作文题,看似扑朔迷离,实则要点清晰。考生若对材料题的审题方法缺乏了解,便难以发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人们对自己①心灵中闪过的微光,②往往会将它③舍弃,只因为这是④自己的东西。而从⑤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⑥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若仅对这段文字泛泛观览,往往只能抓住第①点和第⑤点,全篇文章便只能围绕“心灵的微光”这一中心,把灵感对于天才来说如何重要进行长篇大论地阐述。此种写法虽可保底,却也易落俗套,可以说是“好写却不易写好”。其实,②③④⑥更值得考生深入挖掘。第②点“往往”说的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思维定势,我们要善于打破常规,拿出创新的勇气;第③点“舍弃”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如何去进行这种选择,这种选择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些都是可以去挖掘的;第④点“自己的东西”和第⑥点“认出”说的是自我认识和个性价值的问题,有很多的观点可以提炼。这四点都属于“不好写却容易写好”的构思点。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
全国大纲卷是为那些还没有进入新课程的地区命制的,主要是为一些边疆省份及自治区命制的,那些地区文化教育事业不是很发达,因此作文审题的难度较低。上海市是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地区,作文题就有一定的难度,便于拉开差距。而江苏省是文化教育大省,2013年也考了新材料作文,但这道作文题没有被选作典型题,个中意味值得深思。[MVC:PAGE]
2014年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自2004年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一直奉行“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命题原则,但凭心而论,一直是以稳为主,变化不多。可是,2014年的考试说明是近年来变化最大的。高考是指挥棒,考试说明是风向标。因此,2014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再也不能延续过去的轻车熟路了,必须根据考试说明的规定,改变以往的复习套路,踏踏实实走出一条新路来。
一、语言文字运用
虽然只有四题15分,但涉及的考点有七个,除了按照惯例做好字音、成语、病句、提炼语意、仿句、修辞运用等考点的复习外,更要重视字形、标点符号、语言表达中图表转换、表文转换等考点的复习,因为这些考点是今年的典型题示例中新增的,不能掉以轻心。
二、古诗文阅读
该部分6题37分,按照常规,必须确保名句不失分,要及时更新需要背诵的课内篇目,杜绝写错别字。文言文复习必须以文言实词的积累为重点,以文言翻译的准确流畅为突破口,确保文言文阅读的较高得分。同时要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不能仍然以过去的训练模式为唯一样本,要参照上海市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形式进行一定数量的训练。古诗鉴赏的复习要注意古诗词知识和鉴赏术语的积累,在读懂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鉴赏,光讲答题技巧、答题模式是没有用的。
三、现代文阅读
该部分7题38分,现代文阅读无论是哪一种文本,都必须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其中文学类文本的复习必须小说与散文并重。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比较少,特别是实用类文本种类繁多,再加上连续几年不考,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积累,相关的文体知识积累得很少,复习过程中应加以重视,注意积累文体知识与阅读方法。
四、写作
新材料作文是2014年高考的首选,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自主命题的,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江苏从2013年开始也转向新材料作文。因此作文训练应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可根据学生的特长与爱好,熟练掌握一种文体的写法,保证作文基础等级不失分,并且力争在发展等级方面有所发挥。
五、文科附加题
2014年高考中这部分的变化较小,主要是名著阅读中删掉了《女神》,增加了泰戈尔的《飞鸟集》、茅盾的《子夜》,要指导考生及时阅读这两部名著,尽快掌握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并且通过相应的训练来巩固阅读的效果。另外,附加部分在题量、赋分方面的说法较以往灵活,给命题的变化留下了空间,因此在附加题训练时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模式,可以作一些适当的变化。